• <p id="racac"><strong id="racac"></strong></p>

    1. <acronym id="racac"><label id="racac"></label></acronym>

      <table id="racac"><option id="racac"><ol id="racac"></ol></option></table>
    2. 共享“一帶一路” 同擔食安責任

       

      全球貿易日深,食品安全成為共擔的責任

      依托“一帶一路”,助力農業“引進來”與“走出去”,既是對“一帶一路”建設戰略的豐富和支撐,更是對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有力促進。隨著農產品貿易、投資合作的推進,中國將更好地連接世界,也面臨著食品安全國際共治的新環境。

      近日,第八屆“一帶一路”生態農業與食品安全論壇在北京舉行。據悉,本屆論壇是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的一項重要活動,主題為“食品安全,國際共治”。

      農業發展是共同需求

      自古以來,農業交流和農產品貿易就是絲綢之路上的主要合作內容。通過古絲綢之路,歐亞非的農業文明互相學習,不斷發揚光大。

      今天,“一帶一路”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農業發展歷史悠久;另外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現代農業優勢明顯;在中間的廣大腹地,農業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同時也有不少國家正面臨饑餓、貧困和糧食安全等問題。

      “加強生態農業和食品安全領域合作,符合沿線國家國情和現實需要,不僅有利于促進中國農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動農業現代化、生態化、集約化、可持續化,也有利于沿線國家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論壇上指出。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寶文認為,現代農業在給人們帶來高效的勞動生產率和豐富的物質產品的同時,也造成了生態危機。各國開始探索農業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模式,生態農業便是世界各國的選擇,為農業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生態農業是生態經濟復合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是生態農業的內在要求。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持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全國蔬菜、畜禽和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檢測的合格率始終穩定在96%以上,今年上半年合格率達到97.6%。

      2016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額超過430億美元,占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總額的23.6%。如果沒有農業的標準化、綠色化、品牌化生產,沒有質量安全做保證,中國與沿線國家在農業領域和食品安全的合作就不會取得如此長足的發展。

      全國首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山東省出口農產品檢驗檢疫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9.95%以上。山東省副省長季緗綺表示,標準、監管和品牌三大舉措有力保障了該省的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

      “新西蘭是一個小國,但據估計我們或許已經向6000萬人出口了健康食物。向人民提供安全、高質量的食物,無論這些消費者在新西蘭、中國還是其他的國家,對于新西蘭而言都是一項重要的責任。”新西蘭初級產業部副部長高天說道。

      食品安全是共同責任

      張寶文指出,在經濟和貿易全球化的今天,食品的生產、銷售、消費鏈條早已超越了傳統國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部門僅僅憑借自己的努力就能確保這項工作。食品供應鏈的國際化驅使各國政府必須通過國際合作來保障食品安全。

      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食品安全國際共治的重要性毋庸贅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面對農業生態保護、食品技術革新、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等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和需求。打造互利共贏的“一帶一路”食品產業伙伴關系,將為沿線國家飲食安全貢獻力量。

      “動植物檢疫對于農產品出口還有奶蛋產品出口都非常重要。在這個領域開展合作,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極佳的機會,從而通過‘一帶一路’實現農業貿易。”埃及農業部副部長薩夫瓦特·艾爾·哈達德表示。

      在高天看來,確保“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民擁有安全健康食物,需要建立食品安全文化,這要求各國制定全球公認的標準并嚴格執行,讓各國能夠以一種負責而高效的方式進行貿易。“新西蘭期待和中國進一步合作,探索相關機構如何互認食品安全和認證體制。”

      認證認可是國際通行的質量安全的管理手段和貿易便利化的工具,而且也是國際公認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我國在推動國際通行認證制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衛軍介紹,“比如跟農產品有關的,包括有機產品的認證、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認證、農業管理規范GAP的認證等諸多方面。推動國際經驗互助、信息分享、結果互認等,既保證食品安全也保證貿易便利化。”

      伊利集團副總裁王維介紹,伊利在新西蘭建立了大洋洲乳業生產基地,在學習借鑒當地很多優秀成果的同時,也發現當地工廠有一些標準遠低于國內標準,為此伊利把一整套國內工廠運行標準帶到當地,培養當地員工,幫助當地提升質量管理水平。

      “足以說明中國食品企業有能力、有信心為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食品安全水平貢獻更多的力量。”王維說。

      生態標簽 跨境電商

      食品安全的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一方面要實現生產源頭的可控制,一方面要實現從田頭到餐桌的可追溯。

      目前,國際上已有40個國家和地區推出了生態標簽制度,在工農業中、在消費者中倡導生態健康和安全的生活方式、消費模式,倡導生態友好產品。2012年,我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啟動了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制度。

      國家質檢總局通關司副巡視員康玉燕介紹,生態原產地產品是指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符合綠色環保、低碳節能、資源節約要求,并具有原產地特征和特性的良好生態型產品,實現了生態與原產地的有機結合。此外還運用大數據、互聯網防偽溯源標簽等技術,對生態原產地產品實施原產地溯源管理,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和平臺。

      康玉燕說,目前我國受保護的產品達到429個,且創建了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示范區26個。據其介紹,在日本,需要有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標志才能進入日本超市,河北寬城板栗正是憑借這一標簽實現了出口額年20%~30%的增長。

      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5.85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1.7%??缇畴娚毯娃r產品的結合,也為農業貿易發展以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目前,巴西是中國市場進口雞肉和進口牛肉的最大供應國。肉類貿易目前仍以傳統貿易為主,但從5月開始,我們與京東合作,在其平臺上推出了Sadia (享聚) 品牌的冷凍小包裝雞翅和雞腿產品,受到消費者的好評。”巴西BRF食品公司中國區副總裁黃菊輝介紹。

      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看來,現階段可能會以大宗的農產品貿易為主,但依然可以用跨境電商的市場推廣手段進行尋找客戶、宣傳和品牌建設等活動,通過大型國際化2C的電商平臺開展合作。經營農特產品可以選擇跨境B2C的形式,要根據貿易階段、貿易特點、產品特點、品牌特點以及市場需求情況進行細分和判斷。

      黃菊輝表示,跨境電商是一個蓬勃發展的新興業態,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在檢驗檢疫和通關等方面繼續探索創新、高效和簡便的監管措施,促進該產業的發展。

       

      Copyright © 2016-2017 河池市沐歌食品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盜版必究 桂ICP備20000436號

      在線客服

      關閉

      客戶服務熱線
      0778-3175195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客服



      微信掃描二維碼

      国产一级三级三级在线视 2020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手机在线观看 免费能直接看黄的视频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3. <p id="racac"><strong id="racac"></strong></p>

      1. <acronym id="racac"><label id="racac"></label></acronym>

        <table id="racac"><option id="racac"><ol id="racac"></ol></option></table>